2月5日,蛇年第一个工作日,在扬州全市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上,市委提出,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让企业家放心、放胆、放手去搞好发展,搞好经营。这一发展理念随即在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交汇点等媒体“点题”亮相,受到各地关注。
各地新春第一会,再次把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这充分表明,拼经济、促发展,重点在拼企业,关键在企业家,着力点在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城市强。城市与企业是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城市的繁荣兴盛离不开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的充沛活力也离不开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至关紧要,时不我待。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济发展好不好,城市发展好不好,企业最有感受、最有发言权。企业放心投资、舒心发展、安心扎根,说明这座城市暖心营商、温馨爱商,齐心打造优越环境,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这是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的根本。
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重在提升企业感受,城市要把企业作为发展的市场主体,从企业视角、用户思维出发,紧紧围绕企业转、围绕产业转,从“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不欢迎什么”“企业当下有什么难题”等角度出台政策、提供服务,政策制定、措施落地要多听取企业意见,多听取企业家意见,既要无事不扰,更要有需相应、有呼必应、有求快应,推进各项政策快点落地生效,助力企业多点降本增效,促进项目早点落成见效,加快营造人才友好型、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让企业、企业家、各类人才更加满意、更好发展、更快成功。
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重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次扬州出台的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小切口、量化式、可感知的政策举措,让企业在真切感受上下功夫、做文章。比如,推进涉政府机构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建立“首发即制证”机制,推动库外证照“最多提供一次”;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实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调整完善涉企免罚、轻罚、减罚“三张清单”;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等等,这些包含13条、60项举措,疏堵点、解难题、优服务,旨在深入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建设,加快将“好地方”扬州打造成为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的“企业友好型城市”。
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各地要善于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打好政策扶持“组合拳”,出台创新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的新招硬招,营造夯实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让发展政策对企业更友好、机关服务对企业更友好、广大市民对企业更友好、城市综合环境对企业更友好,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全要素养分,全社会都能营造更加亲商、爱商、安商、护商的良好环境,让“友好”成为城市的品牌,成为企业家安心创业的肥沃“土壤”。
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政策友好、场景友好、治理友好、市民友好、发展友好,善待企业、厚待企业家,积极推进一座座城市与一个个企业美好奔赴,必将有力推动让企业更美好、让发展更美好、让城市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
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丁新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