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文联主办的2025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暨慰问演出,1月23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举办。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文化的作用巨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就是要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用文化大餐滋养人民精神世界。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一项重点文化惠民活动,自2014年以来,各级宣传文化单位组织数万支文化文艺小分队赴基层开展慰问演出、文艺培训、结对辅导等活动,为奋战在一线的广大群众加油鼓劲,受到基层群众热烈欢迎。持续办好这个品牌活动,一定能够让老百姓的内心更加安宁、充盈和喜乐。
为了人民、走进群众、惠及百姓,这是“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鲜明特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送文化活动之所以广受欢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老百姓有需求。要坚持用户思维,更多让老百姓点单,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坚持多元多样,开展面向基层的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服务等,提供内涵丰富、高效优质的文化产品;坚持全民参与,鼓励和倡导群众自办文化,开展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文艺活动;坚持广泛覆盖,重点向农村老年群体和城市新就业群体等倾斜,涵养人民群众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抓住传统假日这个有利时机,开展送文化活动事半功倍。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年到头传统节日不少,有机嵌入文化活动正当其时。例如,2024年中秋节,中秋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在扬州古城仁丰里街区举办,雕版印刷、扬州面塑、剪纸编绳……众多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们直呼“过了一把非遗瘾”。今年活动将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和国家重要庆典、纪念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和“非遗贺新春·ai中国年”“古城过大年”等品牌活动。节日里奉上文化大餐,必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文化服务人民,一个都不能少。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快递小哥……每个群体都需要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和保障。2025年“文化进万家”活动将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支持中小学校开展文化艺术实践,鼓励高校文艺团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文化活动;注重发挥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行业优势开展文化传播,举办“我家住在长江边”“书香铁路”等主题文化活动。全民覆盖,才能让文化普惠人民。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文化当仁不让。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创新创意,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越办越红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凝心聚力共筑伟大中国梦!(李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