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以来,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每年印发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大力开展产业富农、生态乡村建设,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但是,不可否认,相对城市而言,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是一块短板。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三农”工作持续摆上突出位置来抓。《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出台,必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更上一层楼。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这次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其实无论是发展农村产业、文化建设,还是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各方面都离不开人这个决定性因素。只有大量讲政治、视野宽、懂经营、会干事的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三农”工作才能做好做实。这次规划第五部分提到“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并从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等三方面作了系统部署。创造条件和平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退役军人、退休专家等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数字人才、电商人才培育,让更多现代化新农人脱颖而出,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是关键。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均衡发展。著名的木桶原理指出,一个由若干木板构成的木桶,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乡村振兴也是如此。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一个都不能少;乡风文明、乡村文化、淳朴民风,每一项都重要;粮食生产、城乡融合、乡村治理,都需要齐头并进。这次规划把方方面面的目标、任务和举措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未来三年乡村振兴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一个不落抓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大有希望。
推进乡村振兴,务实是保障。推进乡村振兴,既不能好高骛远,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目标、高要求,也不可脱离实际,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硬着头皮“另起炉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务实靠实的态度和作风。这次规划提出,“要统筹不同区域,合理确定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尊重客观规律,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这句话点到了要害之处,需要吃透精神要义。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带头人,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谋幸福,真抓实干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让我们一起认真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模样,让乡村振兴之花开遍“希望的田野”!(一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