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备案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总数约1.4亿人次,保持全国第一。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在“中博热搜榜·热门百强博物馆”上榜上有名。江苏各地博物馆策划推出丰富的文物精品展览,受到观众的好评和点赞。文化风景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时代风口。
“博物馆热”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国博物馆备案数量达到6833家。2024年全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从江苏来说,全省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文物120余万件(套)。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淮海战役纪念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等13家江苏博物馆成为新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苏拥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达到26家,排名全国第二。国家二级博物馆40家、国家三级博物馆33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博物馆的多彩丰厚,为世界打开了了解江苏、旅游江苏的一扇扇窗口,更汇聚了一幅幅展现当代中国风貌、江苏风貌的生动画卷。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人们身边的“诗与远方”。浩瀚的馆藏,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穿越时空的历史记忆,沉浸式展览与文物的“亲密接触”,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将博物馆作为必去的“打卡点”,这股“国潮”“人潮”“热潮”为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人文体验,也为各地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热度”,成为时尚。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博物馆是文化的“储存器”。这样的文化风景线要持续火热、成为亮丽风景线,要守正创新,强化服务,适应时代,丰富手段,在如何“吸粉”“宠粉”“留粉”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可看、可听、可视、可感、可玩、可乐的文博场馆和文创产品更加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比如,博物馆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提供各种细节化、亲民化的服务方式,让博物馆游更加便捷于民;博物馆通过多元化、智能化、体验化手段,让文物故事以多种形式走入大众视野,将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生活;适当增加优质服务内容,开设阅读空间、休闲茶吧,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加强展陈内容多彩解说和讲解员培训,将专业的文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精神食粮;开发“博物馆 研学旅行”的精品课程及线路,推动学校、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打造“行走的课堂”,激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如此以往,博物馆热将会持续升温,更加火热,文化风景线将持续亮丽。
到博物馆去看看,在博物馆里感受中华文脉之“大”,品味时代变迁之“快”,感受数字化发展之“新”。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要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激发文艺创作生产活力,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各地要在“博物馆 ”上大下功夫、做好文章,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感悟文脉流淌,为美好生活添彩。(丁新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