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2025年春运大幕正式开启。长达40天,90亿人次的跨区域人员流动,“流动的中国”人间烟火图正徐徐铺展。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春运,这个牵动着亿万人心的词汇,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行,是一场心灵的归处,是对回家团圆的坚守,是对亲情的深深眷念。作为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今年的春节意义更为重大。岁岁年年,家人总要团聚,游子终将归来。“90亿人次”的承载量,彰显了流动中国的强大活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是对儿时最美记忆的追寻;回家过年,是对亲情最温暖的奔赴;回家过年,是对热腾腾的乡村中国最赤诚的回应;回家过年,是对“年味”最真挚的坚守。春运,如同一条纽带,把日思夜想的家乡与无数游子连在一起,让相隔千山万水的家人团聚在一起,一种人好家好国好的情感基调让人心潮澎湃。
千里故乡一日还。如今的春运,多元化、多维度的“回家选项”,映照了交通强国的伟大成就,也见证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蕴。铁路作为大多数人的春运出行首选。据预测,今年铁路客运量有望突破5.1亿人次。为此,春运期间铁路每天将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每日增加座席50万个左右。用网友的话说“总有一趟适合你”。回家的路不止铁路这一条,民航航线密织如网,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无论是空中、地面还是水上,交通运输部门把人民至上想在头一层,落在最实处。服务、保供、维护、安检、驾驶等许许多多为春运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是春运最美的风景线。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夜深人静,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全天候全要素处于临战状态时刻待命,守护着每一趟列车安全抵达、每一个航班平安落地,让回家的游子开心、舒心、称心、放心、暖心。最近,北京各大火车站的“梳齿式”单向门改造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从一扇门的改变,体现了铁路部门服务思路的转变,更加通透、更加开放、更加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旅客都感到温暖与平安。冬天很冷,奔波很累,但十足的“文化味”让旅途很暖。特别是不少地方新站房的落成使用,给春运路途中匆忙的旅客带来不寻常的体验。在玉林北站,你可以沉浸式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在新大理站,你可以领略“苍山白雪意,洱海映三塔”的人文风情;在全新亮相的上海南站,你可以邂逅“老上海”的回忆……
科技赋能正温暖着春运回家的路途,人们在切身感受到科技加持的魅力的同时,也深感“中国加速度”给出行带来的便捷与舒心。轻快灵动的“智驾游”、北斗导航、智慧充电桩。在车站机场码头,无论是帮旅客拿行李的客运智能服务机器人,还是从传统的纸质票到如今的电子票,从拥挤的售票窗口到便捷的互联网购票,“科技感”幸福爆棚。这个春运,铁路12306试点推出“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功能,让抢票过程更丝滑。学生、务工人员专区预约购票功能,让两大重点群体的返乡旅程更从容……向“新”而行,安全稳健、高效便捷的回家路,承载着亿万人幸福生活驶向“诗和远方”。
春运,不仅仅是一次出行,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愿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场大迁徙中都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和感动。(陈宝泉/文)